Skip to content

☘ An interview questions and answers project written with Markdown and Chinese. May you succeed in your interview!

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

tjcchen/questions-and-answers

Folders and files

NameName
Last commit message
Last commit date

Latest commit

 
 
 

Repository files navigation

前端面试常见问题以及答案(简洁版)

项目介绍

该项目用来覆盖常见的前端面试问题,使用中文和Markdown来完成项目的制作。市面上已经有很多类似的项目了,但是问题和答案都非常的冗长,该项目力求使用简洁的文字来回答面试官所问到的常见问题,希望对您的前端面试有所帮助。

目录结构

说说你对闭包的理解?

概念:延长嵌套函数中内部函数的作用域到外部函数的组合被称为闭包,当嵌套函数的外部函数被执行完成后,内部函数依旧可以访问外部函数中的变量。其实质是延长了函数的作用域链。

用途:

  1. 模仿块级作用域
  2. 存储变量
  3. 封装私有变量

优点:避免变量污染全局作用域。
缺点:闭包变量常驻于内存当中,会增大内存的使用量,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内存泄露。

⬆ 回到顶部

如何通过JavaScript实现继承?

在JavaScript中,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类似Java编程语言当中的继承特性。一种是通过JS原型链( prototype ),另一种是通过ES6语法当中引入Class概念的extends关键字。

  1. JS原型链( prototype )

我们直接通过代码来进行原理阐述:

function Parent() {
  this.name = 'name from Parent';
}

Parent.prototype.sayHello = function() {
  return 'hello from Parent';
};

function Child() {
  Parent.call(this);
  this.type = 'type from Child';
}

Child.prototype = Object.create(Parent.prototype);
Child.prototype.constructor = Child;
Child.prototype.print = function() {
  return this.name + ', ' + this.type;
};

//----------------
// TEST SECTION
//----------------
const child = new Child();
console.log(child.sayHello()); // hello from Parent
console.log(child.print());    // name from Parent, type from Child

注意:子类继承父类的属性通过call()方法,子类继承父类的方法通过原型链prototype。最后,我们还需要将子类的构造函数constructor指向自己。

  1. ES6 extends 关键字

在ES6当中,引入了class的概念。这使得子元素继承父元素的属性、方法变得更加容易,具体代码实现也和编程语言Java非常类似:

/**
 * Person Class
 */
class Person {
  constructor(first, last, age, gender, interests) {
    this.name = {
      first,
      last
    };

    this.age = age;
    this.gender = gender;
    this.interests = interests;
  }

  greeting() {
    console.log(`Hi! I'm ${this.name.first}.`);
  }

  farewell() {
    console.log(`${this.name.first} has left the building. Bye for now!`);
  }
}

/**
 * Teacher Class
 */
class Teacher extends Person {
  constructor(first, last, age, gender, interests, subject, grade) {
    super(first, last, age, gender, interests); // now 'this' is initialized by calling the parent constructor
    this.subject = subject;
    this.grade = grade;
  }

  teach() {
    console.log(`I'm teaching ${this.subject}!`);
  }
}

//---------------
// Test Section
//---------------
const jimmy = new Teacher('jimmy', 'smith', 29, 'female', ['jogging'], 'math', 8);
jimmy.greeting(); // Hi! I'm jimmy.
jimmy.teach();    // I'm teaching math!

注意:jimmy实例的greeting()方法继承自父类Person,teach()方法来自自身的Teacher类。

⬆ 回到顶部

请解释下浮动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?

在使用CSS布局样式时,当某个元素使用了浮动属性(float:left/right;),会导致两个问题:

  1. 与浮动元素同级的非浮动元素会跟随其后
  2. 父元素的高度无法被撑开,影响总体展示效果

清除浮动(clearfix)的几种方式:

  1. 推荐方式
.clearfix:before, .clearfix:after {
  content: "";
  display: table;
}

.clearfix:after {
  clear: both;
}
  1. 使用:after伪元素
.container:after {
  content: "";
  height: 0;
  visibility: hidden;
  display: block;
  clear: both;
}
  1. 使用额外的标签(不推荐)
<div style="clear:both;"></div>

⬆ 回到顶部

请说说你对BFC的理解以及相应的使用场景?

BFC是(Block Formatting Context)的缩写,被称作“块级格式化上下文”,用于实现将某个元素的样式独立于其之前和之后的元素。通俗来说,可以将BFC容器理解为一个封闭的大箱子,箱子内的元素无论如何操作都不会影响到外部元素。

常见的创建BFC容器的两种方式:

  1. 使用 overflow:auto/hidden; 属性触发BFC特性。
  2. 使用 display:flow-root; 属性触发BFC,但目前浏览器支持还不是很好。

应用场景及修复问题:

  1. 修复外边距折叠问题(Margin Collapsing)。
  2. 清除浮动:
    2.1 限制内部浮动,防止父容器塌陷。
    2.2 阻止外部浮动,防止子元素中之前的元素遮挡后面的元素。

⬆ 回到顶部

如何使用CSS实现文字截断效果?

  1. 单行文字截断:
.truncate-single-line {
  white-space: nowrap;     /* 文字不换行 */
  overflow: hidden;        /* 文字超出容器隐藏内容 */
  text-overflow: ellipsis; /* 使用省略号显示文字 */
}
  1. 多行文字截断
.truncate-multi-lines {
  display: -webkit-box;         /* 使用-webkit-box布局显示 */
  -webkit-line-clamp: 3;        /* 显示的行数 */
  -webkit-box-orient: vertical; /* 垂直方向显示内容 */
  overflow: hidden;             /* 内容超出进行隐藏 */
}

⬆ 回到顶部

如何使用CSS实现三角形

其原理是使用border实现:一个盒子元素的宽高为0,箭头的宽高由边框的宽度决定。例如制作一个向上的箭头,其左右边设置为透明,底边设置上颜色,这样就得到一个向上的三角形了。

  1. 上三角
.arrow-up {
  width: 0; 
  height: 0; 
  border-left: 10px solid transparent;
  border-right: 10px solid transparent;
  border-bottom: 10px solid #000;
}
  1. 下三角
.arrow-down {
  width: 0; 
  height: 0; 
  border-left: 10px solid transparent;
  border-right: 10px solid transparent;
  border-top: 10px solid #F00;
}
  1. 左三角
.arrow-left {
  width: 0; 
  height: 0; 
  border-top: 10px solid transparent;
  border-bottom: 10px solid transparent; 
  border-right:10px solid #0F0; 
}
  1. 右三角
.arrow-right {
  width: 0; 
  height: 0; 
  border-top: 10px solid transparent;
  border-bottom: 10px solid transparent;
  border-left: 10px solid #00F;
}

⬆ 回到顶部

如何使用CSS实现文字居中效果?

  1. 设置单行元素居中
  • 设置父元素的高度和行高保持一致
.div {
  width: 200px;
  height: 200px;
  line-height: 200px;
  text-align: center;
}
  • 设置父元素display:table-cell;或者使用table标签来实现
.parent {
  display: table-cell;
}
  • 使用相对定位或者transform实现
.parent {
  position: relative;
}

.use-transform {
  positive: absolute;
  transform: translate(-50%, -50%);
}
  • 通过父元素flex布局属性实现(这些属性同样可以居中多行元素)
.parent {
  display: flex;
  align-items: center;    /* 垂直居中 */
  justify-conent: center; /* 水平居中 */
}
  • 使用父元素grid布局属性实现
.parent {
  display: grid;
  place-items: center;
}
  1. 设置多行元素居中
  • 使用伪类元素height:100%; vertical-align:middle;撑起行高,其他子元素也设置vertical-align:middle;
.parent {
  width: 200px;
  height: 200px;
  text-align: center;
}

.parent .first-child, .parent .second-child, .parent .third-child {
  display: inline-block;
  vertical-align: middle;
}

.parent::before {
  content: "";
  width: 0;
  height: 100%;
  vertical-align: middle;
  positive: relative;
  display: inline-block;
}
  • 通过相对绝对定位配合top, margin-left, calc等属性进行实现

⬆ 回到顶部

请说说你对响应式布局的理解以及如何实现?

响应式布局的本质是让写出的前端布局代码(HTML/CSS)可以完美的运行在不同设备上,包括PC、iPad、平板电脑、手机移动设备等,而不出现显示内容走样或者不协调的问题。

具体的做法通常有以下几种:

  1. 使用媒体查询(Media Query)。
  2. 使用CSS rem 长度单位,当不同设备浏览器的尺寸宽度变窄时,动态调节html根元素字体的大小,以实现样式的动态适配。具体实现可参考代码
  3. 使用CSS vw 长度单位,因为vw单位会根据浏览器的宽度,自动调节1vw所占的宽度比例,从而实现样式的动态适配。具体实现可参考代码
  4. PC端和平板电脑端采用一套前端代码,使用媒体查询(Media Query)做样式适配;在手机端采用另一套代码,例如常见的:https://m.taobao.com 以及 https://m.baidu.com,同时,多使用百分比,Flex布局、Grid布局以实现不同手机设备的兼容。

⬆ 回到顶部

ES2017中async和await关键字有什么作用?

ES2017中的async/await关键字是为了更加便捷的实现异步编程而产生的新语法,其本质是包裹在Promise之上的语法糖。

用法: 当使用async关键字修饰某个函数后,该函数的返回值就变成一个包裹了原函数返回值的Promise对象,而不再是简单的返回一个值了。而await关键字只能放在async函数内部才能生效,await应该被放置在任何基于Promise的异步方法之前( Eg: Promise.resolve('ES2017') ),此时,当代码逻辑执行到await那一行时,会暂停当前代码执行,直到Promise的状态变成已完成( fulfilled )后,才会去返回结果。

优点:

  1. 写出的代码更加的简洁、易于维护。
  2. 写出的代码易于添加断点调试,因为使用async/await关键字后,代码执行的变成了同步的,而Promise无法加断点进行调试。

缺点:

  1. 让代码的执行变得同步化,await之后的代码,会等待await行执行完成后才去执行。
  2. 代码写起来变得繁琐,必须把await行的promise写到async函数里才能生效。

⬆ 回到顶部

请举例说说网站优化的方法有哪些?

目前市面上对于网站优化的策略大部分都还是来源于YSlow插件,以及Yahoo的团队给出的35条优化建议,详情参考该链接:

https://developer.yahoo.com/performance/rules.html

对于前端工程师来说,主要的网站优化策略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着手:减少页面http请求数,让服务器发回的资源体积尽量变小,使用缓存,减少DNS域名解析时间,做网页SEO、HTML结构语义化

  1. 减少页面http请求数
  • 合并页面中的公共资源到一起:CSS、JavaScript、图片(CSS Sprite)
  • 使用字体图标iconfont或者内联SVG图片(当svg图片体积较小时)的方式
  • 甚至可以将JS和CSS资源压缩后直接输出到页面。Eg: 百度、Youtube等
  1. 让服务器发回的资源体积尽量变小
  • 压缩JS、CSS、HTML、图片资源后,再从服务器端发送给浏览器。Eg:使用webpack、YUI、gzip等打包工具
  1. 使用缓存
  • 使用script、link等外部标签引用JS、CSS资源,浏览器会去缓存
  • 使用CDN缓存
  1. 减少cookie的带宽消耗
  • 编码时尽量控制cookie大小体积,消除不必要的cookie
  • 当请求静态资源时,不去发送页面cookie,减少带宽消耗。具体做法将静态资源,如图片等,放在子域名下或者另一个域名下
  1. 减少DNS域名解析时间
  • 当网站请求其他网站资源,发出跨域请求时,可以使用dns-prefetch属性。该属性会去让浏览器提前解析跨域DNS,减少由于域名解析带来时间延迟
<link rel="dns-prefetch" href="https://fonts.gstatic.com/">
  1. 做网页SEO、HTML结构语义化
  • 给网站添加description、keyword等meta标签,让搜索引擎更易爬取到页面内容
  • 前端工程师在写html结构时,应该注意代码结构的语义化,在适当的位置使用h标签a标签图片alt属性

⬆ 回到顶部

请说说你对前端模块化编程的理解?

前端模块化编程的出现,主要是为了解决前端领域两个一直存在的问题。

  1. 块级作用域的问题
  2. 不同js文件之间相互依赖的问题

除此之外,模块化编程还使得前端开发变得更加工程化,易于代码的开发和维护。

常见的模块化标准有CommonJS、AMD、ES Module。
其中,CommonJS为Node.js的一套模块化规范,运行在Node环境下,使用require函数和module.exports对象来实现模块的导入导出。例如:

const moduleA = require('./moduleA'); // 导入(引用)moduleA
module.exports = moduleA;             // 导出(定义)moduleA

AMD是一套运行在浏览器端的模块化规范,不同于CommonJS的同步加载,AMD默认采用异步模块加载的方式。分别使用require和define函数来实现引用和定义。此处使用require.js进行举例:

// 定义模块A
define('moduleA', ['moduleB'], function(moduleB) {
  // 1. 第一个参数moduleA为模块A的名称
  // 2. 第二个参数moduleB为moduleA所依赖的其他模块
  // 3. 第三个参数中的moduleB为模块B所导出的内容
  return 'moduleA ' + moduleB;
})
// 引用模块A
require(['moduleA'], function(moduleA) {
  console.log(moduleA); // 输出'moduleA moduleB'
});

ES Module是在ES6中引入的模块化规范,目前使用也最为广泛,使用import和export两个关键字进行导入导出,例如:

// moduleA.js
const moduleA = new Date().getTime(); // 定义模块A
export default moduleA;               // 导出模块A
// index.js
import moduleA from './moduleA';      // 导入模块A
console.log(moduleA);                 // 使用模块A
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UMD并不是一套模块化规范,它只是抹平不同模块差异的一种编码模式,使得编写的模块在不同环境都能够正常运行。具体请参考代码示例

⬆ 回到顶部

Git常规操作当中的reset, rebase, revert, merge, fetch, tag在哪些时候会被用到以及它们的不同之处?

在回答该问题之前,先在这里简述下,将一个本地仓库添加到github远端仓库的过程:

  • 本地有一个文件夹,我们把它变成一个拥有git版本记录功能仓库:git init
  • 在本地添加完文件,进行了本地commit操作后,把该仓库推送到github远端:git remote add origin git@github.com:tjcchen/test.git
    注意:这里的origin是远端地址的别名,远端地址指的是 git@github.com:tjcchen/test.git
  • 将本地master分支重命名为main分支: git branch -M main
  • 将本地代码推送到远端:git push -u origin main
    注意:这里的 -u--set-upstream,会把远端的main分支设置为默认上游分支,下次直接输入 git push 就可以推送到远端main分支
  • 此时可以使用 git remote -v 查看 push 和 fetch 的远端地址,例如:
origin	git@github.com:tjcchen/test.git (fetch)
origin	git@github.com:tjcchen/test.git (push)

git reset

git reset命令会去将本地提交退回到之前的某一个版本,但是在指定版本提交之后的代码修改依旧存在。eg:

git reset 55646eca9bcb6f5413039b020b1f287b507ea2eb

如果想要退回到之前某一个版本,不仅log信息会退回到之前版本,相应的代码也会回到之前的状态,需要使用 --hard 这个flag。eg:

git reset --hard 55646eca9bcb6f5413039b020b1f287b507ea2eb

git revert

git revert命令同样也用于将本地代码退回到之前的某一个版本,但是和git reset的区别在于,会在git log信息当中,多增加一条commit信息,用于说明revert操作。eg:

git revert 55646eca9bcb6f5413039b020b1f287b507ea2eb

代码退回到之前版本的同时,增加如下log信息,该log信息也包含hash头,是一次新的commit提交

commit 6b57017c3ea6d9e4806b1b6e4ad72386559597ab

Revert "add a new feature"
This reverts commit 55646eca9bcb6f5413039b020b1f287b507ea2eb.

git rebase

git rebase命令,该命令中的rebase,被翻译为“变基”,意味着会去改变之前提交的基准。通常会在两种情况下被使用到:1. 自己在本地进行代码提交时,对之前的提交log信息做一定的修改( 此时,代码并没有提交代码到远端仓库 )。2. 去和别的分支进行合并代码的时候

  1. 自己在本地进行代码提交时,对之前的提交log信息做一定的修改

在第一种情况下,需要使用 git rebase -i 命令,这里 -i 代表 interrupt, 例如:

git rebase -i 55646eca9bcb6f5413039b020b1f287b507ea2eb

此时,命令行会进入一个交互式的git操作页面,在选择对应操作后,编辑文件,退出即可完成操作,必要时还需要做一定的代码修改。常见的操作有:  

reword 更改某一次提交的log信息
squash 将之前两次连续提交的log信息进行合并
drop 放弃某次提交
edit 将某些新的代码修改加到之前的某次提交当中去

以及修改某两次提交的前后顺序等
  1. 去和别的分支进行合并代码的时候

除了上面的操作之外,git rebase命令还能用来有效的合并分支,合并完成的分支,会产生干净的log信息提交链条,没有多余的merge提交信息。例如在一个feature分支上开发新功能,但是master分支在分叉以后,又有别的代码提交了进去,此时想把master分支的提交也同步到feature分支,可以使用:git rebase master 命令,此时,feature分支会将master分支在分叉之后的代码合并到feature分支上,并产生干净的log信息链条。

同时,将一个功能分支(feature)合并到主分支(master),也十分的方便,并且会产生干净的log信息链条。例如:git rebase feature

另外,当有其他的开发者已经将代码提交到远端,并且他的修改和自己的修改有冲突时,可以做如下操作:

  • fetch远端master分支代码到本地的remotes/origin/master分支:git fetch origin master
    注意:此时当切换到本地的remotes/origin/master分支,查看最新的远端代码,可以使用命令 git checkout remotes/origin/master 或者 git checkout origin master
  • 使用远端master分支的本地备份分支,即remotes/origin/master,作为基准,在其之上再做代码修改:git rebase origin/master
  • 此时,当修改完成后在进行代码的提交和push,会产生干净的log信息链条

git merge

git merge命令用于不同分支的合并,一般用法如下,将feature分支合并到master分支:

在master分支下执行:

git merge feature

该种merge方式,会把feature的所有提交信息一并也都显示到master分支的log信息下,并且会产生一条新的merge commit信息。

如果不想在master分支也同时显示feature分支的log信息,可以使用如下命令:

git merge --squash feature

但是,需要自己手动在master分支再去提交一次合并feature分支的信息,好处是log信息链条更加可控。

以上两种merge方式的选择,需要结合自己的业务开发场景。

git fetch

git fetch命令用于将远端的分支更新到本地的远端分支备份,多用于团队合作之前,合并别人有冲突的代码。例如:

git fetch origin master

该命令会将远端的master分支fetch到本地的remotes/origin/master分支,此时remotes/origin/master分支上为远端最新的代码

git pull

git pull命令,会将远端的代码拉倒本地,并且去做一个merge操作。其实质是一共执行了两个命令操作:git fetchgit merge。举例简单来描述下该过程:

git pull origin master
  • 该命令先会去将远端master分支上的代码更新到本地的remotes/origin/master分支上,实际执行了 git fetch origin master
  • 紧接着将本地备份分支的代码,即本地origin/master分支,和master主分支进行了合并。相当于在master分支执行 git merge origin/master

注:可以使用该命令查看所有的本地分支:git branch -al

git tag

git tag命令可以让开发者去标记开发过程中的关键节点,便于之后查看和管理。其本质是给某个log版本信息添加了一个别名,经常用在去给软件的某个发行版本做标记,比如: V1.3.3。

添加tag的信息两种方式:

  • 带有注解信息的
git tag -a v1.2 -m "my version 1.2"
  • 直接进行tag信息标注的
git tag v1.2

当然,我们也可以给之前的某次提交信息打tag:

git tag -a v1.2 9fceb02 -m "initial commit version v0.1"

将tag信息推送到远端,可以分为一个或者多个tag:

  • 单一tag
git push origin v4.0
  • 多个tag
git push origin --tags

显示所有的tag标记信息: git tag
显示某个tag信息的改动内容:git show v1.0

删除本地tag和远端tag
本地:

git tag --delete v0.0.2 / git tag -d v0.0.2

远端:

1. git push --delete origin v0.0.2 / git push -d origin v0.0.2
2. git push origin :0.0.2

⬆ 回到顶部

请说说你对虚拟DOM的理解?

虚拟DOM的实质是用JavaScript对象去描述真实DOM的节点。它的出现使得页面渲染的性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,主要归功于diff函数在做更新操作时,通过新旧虚拟DOM树的比对,只去更新那些需要更新的DOM节点或者属性,并将结果渲染在真实DOM上。虚拟DOM其实并不神秘,在使用虚拟DOM描述一个Div元素时,其结构大致为:

<div id="app">virtual dom</div>

转换为:

const vdom = {
  tagName: 'div',
  attrs: {
    id: 'app'
  },
  children: [
    'virtual dom'
  ]
};

以ReactJS为例来说明,构建虚拟DOM的几个重要函数:createElementrendermountdiff.
createElement(): 通过该方法来创建虚拟DOM树。
render(): 通过该方法来将虚拟DOM树转换为真实DOM节点。
mount(): 将真实DOM节点挂载到root节点下。
diff(): 当有更新操作时(属性更新或者节点更新),进行新旧两棵虚拟DOM树的比对,只去更新那些需要更新的部分。

具体代码实现部分,可参考代码示例

⬆ 回到顶部

节流(throttle), 防抖(debounce), 函数柯里化(currying)在实际工程中有什么作用并且简述下其原理?

节流和防抖的作用类似,主要用于限制高频事件的触发。而函数柯里化使得函数(function)的调用变得更加灵活,我们可以一次性传入几个或者多个参数调用函数。类似的例子有:Redux中的connect函数 - connect(mapStateToProps)(Component) 或者 add(1)(2)(3)(4) 方法;

节流的实现原理:使用时间戳来控制,在一段时间内,某事件隔一段时间触发一次。具体代码实现为:

const throttle = (fn, delay = 250) => {
  let last = 0;

  return (...args) => {
    const that = this;
    const now = new Date().getTime();

    if (last + delay > now) {
      return;
    }

    last = now;
    return fn.apply(that, args);
  };
};

防抖的实现原理:使用timer来控制一段时间内,某个事件只触发最后一次。具体代码实现为:

const debounce = (fn, delay = 250) => {
  let timerId = null;

  return (...args) => {
    if (timerId) {
      clearTimeout(timerId);
      timerId = null;
    }

    const that = this;

    timerId = setTimeout(() => {
      fn.apply(that, args);
    }, delay);
  };
};

函数柯里化的实现原理:使用闭包或者bind函数实现函数参数的分开多次传入。这里我们使用闭包来做一个简单的实现:

const add = (...args) => {
  let sum = 0;

  function helper(...arguments) {
    args = args.concat(arguments);

    sum = args.reduce((accum, curr) => {
      return accum + curr;
    });

    return helper;
  };

  helper.toString = function() {
    return sum;
  };

  return helper;
};

const sum = +add(1)(2, 3)(4, 5, 6)(7)(8)(9, 10); // '+'操作符会把字符串转为数字 
console.log(sum); // 55

节流和防抖的区别在于:节流会每隔一段时间去触发一次高频事件,当用户第一次触发事件时,会去执行一次事件函数调用,以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触发该事件。而防抖会在用户停止高频事件触发后,间隔一个延迟时间,才去执行一次事件函数调用。

节流应用场景:用户滚轮事件onscroll、用户频繁的提交购物车事件
防抖应用场景:窗体拖动事件onresize、用户搜索框触发的输入匹配事件
柯里化应用场景:add(1)(2, 3)(4)(5)函数、Redux中的connect函数将属性和组件联系起来

⬆ 回到顶部

说说你对跨域问题的理解?

简单理解:当A网站通过Ajax向B网站请求API数据时,此时浏览器会阻止此次请求,使得A网站无法成功获取数据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就称之为跨域请求问题。

实际上,当A、B网站为以下情况之一时,都会出现跨域数据共享问题:

常见跨域问题修复的方法有:JSONP、CORS( Cross-Origin Resource Sharing )、PostMessage、IFrame、代理等。这里我们举三个实际好用的修复例子。

JSONP

该种方式可以兼容老版本的浏览器,利用script标签具有可以获取跨域资源的特性,来绕过跨域请求限制。具体做法如下:

  1. 创建script标签,将其url指向支持JSONP的数据接口,并且在url之后带上callback参数,例如:https://example.com/jsonp?callback=callback
  2. 同时,挂载一个名为callback函数到window下,用于接收JSONP传回来的数据
  3. JSONP传回来的数据类似于这样: typeof callback && callback(serverData);。先去判断下全局callback是否存在,如果存在将服务器端数据传入并且执行,这样就实现了跨域数据的共享。
  4. 最后,获取完服务器端的数据后,别忘了将页面上的script标签给清除掉。

完整代码示例如下:

const jsonp = ({ url, params, callback }) => {
  const generateUrl = () => {
    let dataSrc = '';

    for (let key in params) {
      // append url parameters when the key in params
      if (Object.prototype.hasOwnProperty.call(params, key)) {
        dataSrc += `${key}=${params[key]}&`;
      }
    }

    dataSrc += `callback=${callback}`;
    return `${url}?${dataSrc}`;
  };

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const scriptEl = doc.createElement('script');
    scriptEl.type  = 'text/javascript';
    scriptEl.src   = generateUrl();

    doc.body.appendChild(scriptEl);
    win[callback] = data => {
      resolve(data);

      // scriptEl: script src="http://localhost:3000/jsonp?type=jsonp&callback=callback"
      doc.body.removeChild(scriptEl);
    };
  });
}

注:该种类型的数据交互,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同时进行支持,才能够生效。具体演示,也可以参考该链接

CORS( Cross-Origin Resource Sharing )

Todo: 待补充

Proxy代理

使用代理(Proxy)的方式来实现跨域的数据资源共享,关键在于需要一台代理服务器。

Todo: 待补充

⬆ 回到顶部

常见的网站攻击有哪些,如何通过编码做到相应的防护?

网站的常见攻击有XSS、CSRF、SQL注入。

XSS是跨站的脚本攻击(Cross Site Scripting),是指攻击者将恶意脚本代码注入到网站的一种攻击方式,通过该方式攻击者可以破坏其他用户的网站正常使用,以及窃取用户的敏感信息等。常见的攻击如下:

  1. 攻击者在网站的输入框、或者提交评论等位置输入恶意脚本代码,网站直接将用户输入的内容未经处理存储到了数据库,之后又将这些评论直接输出给其他用户看,这样其他用户在访问的网站页面时就会执行恶意代码,造成危险。 修复方式:任何用户输入的内容都去进行escape或者encode处理,才能进行后续的操作,例如
<script>window.location.href='http://hackers-website.com';</script>

转译为:

&lt;script&gt;window.location.href=&apos;http://hackers-website.com&apos;;&lt;/script&gt;
  1. 攻击者给受害者发送钓鱼邮件,邮件中的url里含有恶意脚本,受害者点击链接后,被跳转到某网站,网站直接将url所带的参数输出到页面上。此时用户的敏感信息就会有被盗取的风险。例如:
// 钓鱼网站中包含的链接为:
http://example.com?query=<img src onerror="alert(document.cookie);" />

// 网站中的部分代码为:
let query = new URL(window.location).searchParams.get('query')
let queryElmt =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query');
query.innerHTML = query; 

// 此时query元素的内容为:query.innerHTML = <img src onerror="alert(document.cookie)" />;
// 用户的敏感信息就有被盗取的风险

修复方式:任何赋值给元素innerHTML的内容都要谨慎处理,只去把可信的html内容赋值给它。其他的内容可以先去进行escape转码后,再去赋值。

  1. 其他的一些防止XSS攻击的方法可以配合服务器端一起来做,比如设置内容安全策略响应头部(Content-Security-Policy)来限制脚本的来源,或者设置HTST(HTTP Strict-Transport-Security)响应头部来限制只能通过https协议访问网站。 服务器端的代码示例:
Content-Security-Policy:
response.setHeader("Content-Security-Policy", "script-src http://www.example.com http://www.example2.com");

Strict-Transport-Security:
response.setHeader("Strict-Transport-Security", "max-age=172800");
  1. 除此之外,还可以在服务器端给SetCookie设置HttpOnly属性,保证cookie无法通过脚本的document.cookie进行访问,避免敏感信息XSS盗取。代码示例:
Set-Cookie: id=a3fWa; Expires=Thu, 21 Oct 2021 07:28:00 GMT; Secure; HttpOnly

CSRF攻击是跨站请求伪造攻击(Cross Site Request Forgery),攻击者通过获取真实用户的登录认证信息(authentication),来向服务发起伪造请求, 从而达到攻击网站用户的效果。常见攻击为修改用户密码、删除用户账号、和进行银行转账等。

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原理:

  • 当用户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某银行网站(eg: http://www.bank.com)后,银行向用户发送了一个session_token用来记录用户的登录状态(使用cookie来存储)
  • 这时,该用户收到了一封钓鱼邮件,诱导用户跳转到某非法网站,网站的部分代码大致如下:
<body onload="document.csrfForm.submit()">
  <h3>Forgery Form Used for CSRF DEMO</h3>
  <form action="http://www.bank.com/transfer" method="POST" target="hiddenFrame" name="csrfForm">
    <input type="hidden" name="name" value="bob" />
    <input type="hidden" name="amount" value="100000" />
  </form>
  <iframe name="hiddenFrame" style="display:none;"></iframe>
</body>
  • 上面所示的这段代码会在页面加载完成后,向银行发送一个post请求,用来伪造用户的操作。大致请求为:
url: http://www.bank.com/transfer
method: POST
name: bob
amount: 100000
session_token: ejicnieu448unfnd32993jenfncx
  • 此时由于钓鱼页面发来的请求和用户自己操作时的请求一样,同样都带有session_token,而且其他参数也都一致,所以银行认为是用户的操作,完成了转账操作。
  • 至此,一个简单的CSRF攻击就得以实现

修复方式:

  • 使用CSRF Token的方式,从服务器向浏览器发送token,下次用户再访问网站其他页面时,会将CSRF Token和Session Token一个发回网站进行认证。(推荐)
  • 在用户关键操作时,如转账、修改密码时,再次认证用户登录信息,通过输入用户名密码、填写验证码、或者发送短信等方式。

SQL注入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库攻击,在代码层面,后端工程师需要使用参数化SQL的方式,避免该攻击。例如在Java当中使用PreparedStatement

⬆ 回到顶部

请简述下Session Token和JWT的区别和应用场景?

共同点:Session TokenJWT(Json Web Token)都是用于维持用户登录状态的技术。

区别:

Session Token技术将用户的登录状态信息保存在cookie当中,从服务器端通过Set-Cookie响应头部发送给浏览器,下次用户在访问网站的其他页面时,还会将相应的Session Token包含在cookie当中,一起发回给服务器进行认证,从而实现用户身份信息的认证。该种技术多应用于传统的BS架构(Browser and Server)的网站。

JWT(Json Web Token)技术的实现强烈依靠加密算法,需要将用户的用户名等信息放在一起,进行加密后,以密文的形式发送给客户端。当用户再次进行访问服务器其他功能时(通常以REST API的方式),还需将JWT的token一起通过http请求头部带给服务器端进行认证。该种技术多用于前后端分离的网站应用,以及Android和IOS的手机应用当中。

注意:Session Token当中包含的信息只是用户登录的凭证,可以是用户的ID等,通常会临时保存在服务器端的缓存(Redis/Memcached)或者数据库(Postgre/MongoDB)当中,就算不小心token被盗用了,也不会产生影响,因为该凭证只和自己的服务器有对应关系。 而JWT发回给用户的token是包含了用户名、邮箱等信息的密文,会被保存在客户端,因此密文的安全性变得十分重要。

经过加密的JWT token,通常包含三个部分:头部(header),消息体(payload),签名(signature)。使用点分隔符(.)进行分割。例如:

eyJhbGciOiJIUzI1NiIsInR5cCI6IkpXVCJ9.  
eyJkYXRhIjp7ImlkIjoxMDAwMDEsInVzZXJuYW1lIjoid2VicGFjayIsImVtYWlsIjoidGVzdEBxcS5jb20iLCJhdmF0YXIiOiIvL3FwaWMudXJsLmNuL2ZlZWRzX3BpYy9hak5WZHFIWkxMQks3UXlKbmljTXVpY3dXVnJLaHVJYzQyNndFWWJJYVNsYVhaUkR1cXMyaDRYQS8iLCJ0eXBlIjoyfSwiZXhwIjoxNTY5NjYyNDkyLCJpYXQiOjE1NjkwNTc2OTJ9.  
_cc7B2Q565rL-hKK25Lppw4IDVEkQP17qky0boVTlrA

一个简单的通过curl模拟发送JWT到服务器端的例子如下:

curl -H 'authorization: Bearer eyJhbGciOiJIUzI1NiIsInR5cCI6IkpXVCJ9.eyJkYXRhIjp7ImlkIjoxMDAwMDEsInVzZXJuYW1lIjoid2VicGFjayIsImVtYWlsIjoidGVzdEBxcS5jb20iLCJhdmF0YXIiOiIvL3FwaWMudXJsLmNuL2ZlZWRzX3BpYy9hak5WZHFIWkxMQks3UXlKbmljTXVpY3dXVnJLaHVJYzQyNndFWWJJYVNsYVhaUkR1cXMyaDRYQS8iLCJ0eXBlIjoyfSwiZXhwIjoxNTY5NjYyNDkyLCJpYXQiOjE1NjkwNTc2OTJ9._cc7B2Q565rL-hKK25Lppw4IDVEkQP17qky0boVTlrA'
-X POST -d "title=test&content=test&thumbnail=http://www.tjcchen.cn/chen.png" "http://127.0.0.1:8001/v1/review/new"

⬆ 回到顶部

说说你对Flex布局和Grid布局的理解?

Flex布局和Grid布局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响应式布局而产生的CSS新语法。这两种布局多用于响应式网站页面和手机端页面。

Flex布局
实现Flex布局,一共有两部分的内容需要注意:

  1. 第一步是要在父容器设置 display:flex; 属性,告诉浏览器,父元素中包裹的子元素要使用flex方式进行布局了
  2. 第二步是要在子元素当中设置 flex:1; 属性,用于告诉浏览器,该子元素要以多少比例进行缩放,子元素会根据浏览器宽度的一定比例动态设置子元素宽度
<div class="container">
  <div class="item1"></div>
  <div class="item2"></div>
  <div class="item3"></div>
</div>

CSS:

.container {
  display: flex;
  flex-direction: row; /* 默认方向为row,会横向展示item的内容; 另一个direction为column */
}

.container .item1 {
  flex: 1; /* 等同于 `flex:1 1 0;` flex是一个合并属性,对应属性为 `flex:flex-grow flex-shrink flex-basis;` */
}
.container .item2 {
  flex: 2; /* 会以 `flex:1;` 两倍的宽度进行缩放,`flex:1` 代表子元素会按照窗体宽度的一定比例进行缩放,会填满父容器可用空间 */
}
.container .item3 {
  flex: 1 0 30%; /* 此时 `flex-basis` 为30%,为item3的默认宽度, `flex-shrink` 为0,代表不去收缩 */
}

Grid布局也可以很容易的实现响应式布局,Grid的基本理念为将页面元素划分为一个一个的网格,然后指明每个子元素需要占取的网格数量。实现Grid布局也有两个部分需要注意,即父元素和子元素部分,但大部分设置都集中在父元素。

  1. 第一步要在父元素中设置 display: grid; 属性,除此之外,还要在父元素中指明子元素的网格列数和行数,通过宽度和高度设置,例如:
.container {
  display: grid;
  grid-template-columns: 300px 200px 300px; /* 指明一共有三列,第一列300px,第二列200px,第三列300px */
  grid-template-rows: 200px 100px;          /* 指明一共有两行,第一行200px,第二行100px */
}
  1. 第二步要在子元素中,设置每个元素所占的网格数,例如:
.container .item1 {
  grid-column: 1 / 4; /* 等同于:grid-column-start: 1; grid-column-end: 4;, 表示item1占取三列 */
  grid-row: 1 / 3;    /* 等同于:grid-row-start: 1; grid-row-end: 3;, 表示item1占取两行 */
}

或者

.container .item2 {
  grid-column: span 3; /* item2占取三列 */
  grid-row: span 2;    /* item2占取两行 */
}

除此之外,可以使用 grid-content:end; justify-content:center; 类似属性,设置父元素的位置,align-items:center; justify-items:center; 去设置子元素在父元素网格中的位置,以及 align-self:start; justify-self:end; 去覆盖父元素设置的位置。

Flex布局和Grid布局的不同之处在于, Flex设置的是单一维度的响应式布局(横轴或者纵轴),而Grid布局设置的是两个维度的,即横纵维度的布局。

⬆ 回到顶部

JavaScript中的call和apply有什么区别?

JavaScript中call和apply方法都是使用函数名称来对函数进行调用,在以下两种情况下,会较多的使用:

  • 把当前函数的上下文this对象,传递给调用者,可以使用类似 func.call(this, param1, param2); 或者 func.apply(this, [param1, param2]); 的方式
  • 将某个函数作为参数,传递给另一个函数,此时在另一个函数内部调用时可以使用call或者apply方法:
const someFunc = (str, fn) => {
  fn.apply(null, ['param', 'from', 'caller', str]);
};

Call和apply的区别在于,函数参数的传入方式,call使用逗号进行参数的分割,而apply需要传入一个参数数组:
Call的使用

fn.call(null, param1, param2, param3);

Apply的使用

fn.apply(null, [param1, param2, param3]);

为了方便记忆,可以将apply和call的区别记为:A for array and C for comma.

当然,在ES6中引入spread语法之后,在call里面也可以传入数组:

fn.call(this, ...[param1, param2, param3]);

⬆ 回到顶部

JavaScript中的for-in和for-of有什么区别?

回答该问题,我们先放上来结论:

  1. for-in循环遍历出的是key,for-of循环遍历出的是value
  2. 通常使用for-in循环来遍历对象,遍历获得的是对象的属性名称;使用for-of循环来遍历数组,遍历获得的是数组的值
  3. 使用for-of循环来遍历map,遍历将获得map的entry

具体代码展示部分,可参考该链接

⬆ 回到顶部

模块化编程CommonJS当中的module.exports和exports有什么区别?

模块化编程cjs当中的exports和module.exports关键字都用于导出文件中的对象,变量,或者方法等,供外部调用。其区别在于,可以将任意元素(对象,类,变量,方法等)赋值给module.exports,而在使用exports做导出时,只能将之前所述的元素挂载到exports对象下,采用直接赋值的方式,将无法成功导出。例如:

function useState(initialState) {
  // ...
}
exports.useState = useState;

// 错误:使用该种方式则无法获取函数导出的内容
exports = function(initialState) { // ... };

一个module.exports例子如下:

module.exports = class Compiler {
  // ...
}

其本质在于exports相当于nodejs文件内部的一个变量,将其引用指向了module.exports。所以再给exports进行赋值时,将无法找到module.exports导出对象了,导致导出失败。为了方便理解,nodejs的内部代码类似如下:

var module.exports = {};
var exports = module.exports;

// 此时,我们做如下操作
exports.useState = function(initialState) { ... }; // 成功导出
exports = function(initialState) { ... }; // 导出失败

// 在模块引入时,会去找module.exports

⬆ 回到顶部

如何处理移动端页面1px问题?

在移动端Retina显示屏下,很多时候屏幕显示的dpr为2或者3,此时会产生移动端页面CSS border属性显示过宽的问题。在这里举两个切实可行的方案,来做相应的修复。

  1. 使用CSS transform和伪类元素配合的方式来进行修复
  • 一条边:
.scale-1px {
  position:relative; 
  border: none;
}

.scale-1px:after { 
  content: '';
  position: absolute;
  left: 0;
  background: #000;
  width: 100%;
  height: 1px;
  transform: scaleY(0.5);
  transform-origin: 0 0;
}
  • 四条边:
.scale-1px {
  position: relative;
  border: none;
}

.scale-1px:after {
  box-sizing: border-box;
  position: absolute;
  content: ''; 
  top: 0;
  left: 0;
  border: 1px solid #000;
  width: 200%;
  height: 200%;
  transform: scale(0.5);
  transform-origin: 0 0; 
}

具体代码实现,可参考该文件

  1. 使用 postcss-write-svg 插件,用svg图片来进行修复。具体可参考该链接

⬆ 回到顶部

请你简述下Map, WeakMap, Set, WeakSet的异同,以及会在什么情况下用到他们?

区别:

  1. Map,WeakMap,Set,WeakSet这些关键字是ES6之后引入的新语法。Map用于存储键值对(key-value)的组合,类似于其他编程语言中的字典(Dictionary)用法;Set只能用于存储单个元素的集合,其中的元素不能重复出现,并且Set和Array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转换。
  2. WeakMap的用法和Map类似,但是有以下几个明显区别:
  • WeakMap的key必须为对象,值可以为任意值
  • WeakMap的key是弱引用,当内存中没有对象引用时,GC会去将其回收(比如将某个key置为null时)
  • WeakMap的key无法进行枚举遍历
  1. WeakSet的用法和set类似,也有以下几个区别:
  • WeakSet的每个元素必须为对象类型,并且只能出现一次
  • WeakSet中的元素没有引用时,也会去被GC回收(比如将某个元素置为null时)
  • WeakSet当中的元素也无法通过枚举进行遍历

用例:

  • WeakMap可用于存储私有数据,具体可参考该链接

TODO: 待补充

⬆ 回到顶部

在JavaScript当中,eval函数和new Function有什么区别,以及会在什么情况下用到他们?

eval()函数和new Function都是用来将字符串形式的JS代码转换成真正的代码进行执行的,但区别在于使用eval()声明的代码可以访问当前作用域的变量,而使用new Function进行定义的代码,只能访问全局定义的变量。具体可参考该链接

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会用到new Function:

  1. 接收服务器端发回的JS代码,然后在客户端进行执行:
let str = 'console.log("... receive the code or data from a server dynamically ...")';
let func = new Function(str);
func();
  1. 在复杂的web应用当中,动态的从模板(template)中编译一个函数。
  2. 在浏览器和Node环境下,同时的去获取global对象:
// IIFE
(function(win) {
  // Do something with the global
  console.log(win);
})(Function('return this')());

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会用到eval()函数:

  1. 某些在线输入JavaScript代码,并且实时显示执行结果的网站。
  2. 使用eval()函数来打印log信息,log信息包含变量名称,以及变量值等信息。具体可参考该链接

⬆ 回到顶部

请说说你对事件循环(Event Loop)的理解?

当JavaScript主线程调用异步api,类似:XMLHTTPRequest,setTimeout, readFile等,调用完这些异步api后,主线程会继续往下走。当 异步操作执行完成后,平台在事件队列当中添加一个任务。异步操作的结果就通过队列发回主线程。当主线程的调用堆栈清空后,平台将会检查事件队列中有没有待处理的任务,如果有等待处理的任务,平台就着手处理,触发一个函数调用,把控制权返回给主线程中的那个函数。调用那个函数之后,如果调用堆栈又变空了,平台再次检查事件队列中有没有可以处理的任务了。这个循环过程被称为“事件循环”。

⬆ 回到顶部

About

☘ An interview questions and answers project written with Markdown and Chinese. May you succeed in your interview!

Topics

Resources

Stars

Watchers

Forks

Packages

No packages published